番外

巨变来了!中国房地产推倒了多米诺骨牌,千万人命运迎来大转向

字号+ 2022-08-15 01:31

2022年的夏天,中国房地产愈发清晰地感受到,巨变来了。 属于楼市的坏消息,似乎从未间断。 人口负增长、县城大衰退、房企拼命爆雷就连撑起基建狂魔底气的土木工程系...

2022年的夏天,中国房地产愈发清晰地感受到,巨变来了。
 
  属于楼市的“坏消息”,似乎从未间断。
 
  人口负增长、县城大衰退、房企拼命爆雷……就连撑起“基建狂魔”底气的土木工程系,都开始不吃香了。
 
  如同多米诺骨牌被推倒,一块接着一块,引发了巨大的连锁反应。千万人的命运,由此彻底被改写。
 
  1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,压在了无数地产人头上。
 
  当中金公司普通员工八万月薪的消息破圈小红书,金融行业不得不再次重申“限薪令”时,他们自顾自地涌入社会,思考着未来的出路——
 
  究竟是去滴滴开网约车,还是发挥人脉的力量,转做销售?
 
  
 
  这并非戏言。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,截至目前,今年共有226家房企破产,就连曾经显赫一时的百强房企,暴雷者也高达30家。
 
  惊雷阵阵,地产人却早已麻木。
 
  毕竟,这场裁员降薪潮,已经持续了一年多了。
 
  猎聘数据显示,2021年,房地产的裁员力度仅次于教培,超过互联网行业,位列第二。而过去一年,房地产行业的离职比例已经达到了28.8%。
 
  换句话说,在这场大震荡中,超过四分之一的地产人曾经失业。
 
  房企们的2021年财报对此袒露无遗。
 
  @棱镜梳理后发现,最近再次传出违约的中梁,仅仅一年员工就减少了近3000人,相当于裁员23%,雅居乐的中管高管们也从510人降至276人,更有万科郁亮率先降薪千万,带头号召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”......
 
  这股收缩的态势和风气,也刮到了央企身上。华侨城的员工无语地发现,自己在办公区竟然失去了开灯自由。
 
  
 
  这些相对“凡尔赛”的苦恼,在苦等期房建成和理财兑现的恒大员工面前,应该微不足道。
 
  巨大的连锁反应,这才刚刚开始。因为,一个房地产倒下了,还有千千万万个上下游产业随之沉沦。
 
  眼下,依附于房地产的诸多支线,如中介、建材、装修、家电、家具等多个行业都受到了波及。
 
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如果算上其中一小部分直接相关的行业,相关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7000万人。
 
  
 
  曾经左右了一个行业发展方向的左晖,应该想不到在他身后,会出现“贝壳重生计划”这种东西。
 
  据说,按照该计划,全公司多部门总体裁员比例达50%,多的达到60%、70%,少的30%、40%,甚至孕妇也在裁员之列。
 
  
 
  长夜漫漫,当人们被卷进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风波时,也无人在意一些地方供应商同样发出了求救的呼喊。
 
  
 
  只能叹一句,时也,命也!
 
  2别以为房地产只是单一领域的事儿,事实上,它的大震荡,直接动摇了体制内的岁月静好。
 
  当“厅局风男友”成为新的时尚潮流,公务员们拿回家的却再也不是米面粮油,而是一叠又一叠厚重的楼盘宣传单。
 
  丈母娘们看了,也只能无语凝噎。
 
  
 
  广西玉林的公务员们。他们过五关斩六将,好不容易挤进体制内,却发现迎接自己的,竟然是卖房指标。
 
  为了把高达10年去化周期的庞大库存消化掉,广西玉林仁东镇的公务员们,顶着热浪上山下乡,把一张张粉色传单塞到农民手中。
 
  
 
  卖得越多,个人晋升空间和绩效才能有所保证。
 
  
 
  除了工作变味,让人难受的还有降薪。
 
  汇聚着着近10万人的“体制内工作者茶话会”豆瓣小组里,大家一如往常聊着日常,近期比较热门的话题时是:
 
  “大家降了多少?”
 
  甚至,还有可能出现更坏的情况:手里的铁饭碗,突然没了。
 
  前几天,山西河曲一个12万人口的小县城,开始了机构改革。效果显著:
 
  135个领导减了21个,1964个事业编制减到659个。
 
  就连相应的财政供养资金也减少了1.3亿元。
 
  
 
  确实,地方造血能力不足,赖以维生的土地相关收入遭遇痛击,只能从“节流”下手。
 
  否则,偌大一支体制内队伍,又能供养多久呢?
 
  要知道,房地产这个链条,一头拴在房企手中,还有一个大头,连着地方。
 
  2021年,地方卖地收入达到8.7万亿元,这部分收入加上相关税收,共占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52.6%。
 
  这意味着,地方每赚到100块,就有52块直接来自房地产。
 
  
 
  而前段时间,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,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3622亿元,比上年同期下降31.4%,堪称断崖式下跌。
 
  以松绑最为疯狂的南京为例,这座城市1-6月仅仅卖出202亿土地收入,跟去年的1229亿相比,暴跌84%。
 
  很多地方,已经穷疯了。
 
  而2016年《中国经济周刊》曾经做过一篇报道,估算出中国的财政供养人员应该再5000万人左右。
 
  如果算上这么些年增加的编制和其他相关的编外人员,这一数字应该再往上涨涨。
 
  
 
  体制内确实香,然而,已经公布2021年人口数量的261个城市里,已经有131个城市的人口在减少,占比超过一半。
 
  换句话说,我们正处在1960年以来,人口首次负增长的历史性拐点上。
 
  未来,随着人口流失加剧,越来越多小城市将会逐步收回补贴,减少编制,甚至是步鹤岗的后尘——进行财政重整。
 
  县城合并,本就是大势所趋,房地产的助力,只是在这变革的火箭上点了把火。
 
  超5000万人的命运,也将在这次房地产大洗牌中,或多或少受到影响。
 
  3出乎很多人意料的,是接下来的多米诺骨牌,竟然砸到了高校的头上。
 
  站在成年边缘的高考生们,用自己对社会直观的敏锐感知,在选志愿时,投出了至关重要的一票,向社会宣布——
 
  他们,正在逃离土木工程类专业。
 
  今年,最诡异的事情,莫过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,在河南的录取分数跌到564分,即使是排名4.3万名的学生也有机会能够入读。
 
  
 
  要知道,这个曾经站在神坛上的专业,即使是在去年的调档分数也高达667分,只有前1730名的尖子生才有望入读。
 
  再往前追溯,十几年前的同济土木也是仅次于清华北大的存在。
 
  至今它都站在ARWU软科2022年世界一流学科第一的位置,睥睨全球。
 
  不仅仅是同济,同属“建筑老八校”之一的东南大学,土木工程专业也仅仅比投档线高出8分。
 
  一个残酷的现实出现了:
 
  不管是积累了几十年的优质师资也好,蕴藏了百年知识结晶也罢,在房地产日渐低迷的现实环境下,土木专业所有的优势都荡然无存。
 
  因为,人们深谙这个道理:个人奋斗固然很重要,但更要考虑历史的进程。
 
  前段时间的知乎问答里,有一位年轻的高考生难掩悲伤——
 
  可能要被浙大建筑和土木大类录取了,现在感觉要崩溃了怎么办?!
 
  
 
  点赞第一的评论给他指了5条路:
 
  复读;转专业;考研跨考;考公,以及当老师。
 
  这种“宁转不留”的思潮越发壮大,在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。
 
  2022年,土木工程专业转出98人,0人转入,被称为“转专业之王”。
 
  非常讽刺的是,被誉为天坑专业的“生化环材”,转出人数最多也不过37人,更别提另有几十个向此奔赴的学生。
 
  
 
  一位同济土木人在小红书由衷感慨:
 
  劝大家别学土木,都说生化环材四大天坑,那土木一定是黑洞专业。
 
  
 
  谁也不曾想到,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,轰轰烈烈的城市化浪潮,催生了名动一时的土木工程,现在却转眼就成“黑洞”。
 
  现实的力量,已经侵入教育领域,并将深刻影响它的形态。
 
  4潮汐的力量,改变了无数浪花的形状。
 
  在中国房地产高歌猛进的几十年里,它曾如此强力地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,让无数高楼平地起,让产业得以迭代,让无数人获得财富。
 
  然而,正如太阳每时每刻都是夕阳,也是旭日,曾经的朝阳产业,正在艰难转身。
 
  巨大的连锁反应背后,是几千万工作人口命运被牵动,是广大县城的体制变动,是教育的起伏被现实印下深刻的烙印......
 
  当房子越来越多,县城房价越来越高,今后必然是鹤岗化和香港化并存的时代。
 
  此时此刻,这片广袤大地上还有无数的人口和财富在涌动,阶层的洗牌也无时不再上演,但读懂复杂中国财富逻辑的人,为数不多。
 
  这注定是一场残酷的时代大洗牌:
 
  最终只有5%的人,能把握住房地产新的命脉。

水库论坛微信社群平台汇集各城市投资大咖,本圈是房产多军众多资深大佬坐镇 ,主要投资城市:重庆、上海 、杭州 、苏州 、杭州、北京、 深圳、 广州  、武汉、 南京、 沈阳、郑州、成都等, 房友自由交流各地投资心得 ,帮助小白解疑释惑, 定期交流楼盘信息及贷款信用卡等申请指南 。 铸造资产长城。抵御纸币通胀 ,集 体智慧打造一个有思想的财富管理交流平台。各省会城市均有群。

水库微信大群:目前是从1群到59群。 1群又称元老院。主要是水库元老在里面。目前可有名额的可免费加入的只有59群。大群免费,原则上每个人只能加一个大群。已经在水库 各大群的,请不要再次加群,以节省群资源。

水库a8群需要验资,净资产达到1千万以上方可入群。 

水库信用贷信用卡交流群:交流各种信用贷信用卡大额申请技巧,使用技巧,撸羊毛实战凑首付技巧。

需要入群的朋友请微信搜索:689574 添加,验证语:入群

相关文章
精彩导读